2025年10月25日,首届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大会以“自主无人与人工智能”为主题打造跨学科、跨领域的深度交流平台,300余名航空航天、国防科技领域顶尖高校、知名研究所代表,共探自主无人系统技术体系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共促智能无人系统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此次大会由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〇八所、中国宇航学会无人飞行器分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系统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中原工学院联合主办,《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编辑部、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全国重点实验室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系统控制与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中国航天科工二院未来实验室、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等10家产学研单位共同协办。
聚焦国防航天,服务国家重大需求
开幕式上,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〇八所所长李啸龙致欢迎辞,代表大会主办单位向莅临会议的领导和业界同仁表示欢迎,并提出愿与大家携手并进,将本次大会打造成为“凝聚力量、协同创新”的行业盛会、“破除壁垒、深化合作”的精准桥梁、“交流互鉴、育才兴研”的重要平台。
李啸龙所长致辞
军事科学院戴浩院士作为大会特邀嘉宾莅临指导并讲话,强调自主无人与人工智能技术是引领未来产业变革、塑造新质生产力、生成新质战斗力的战略制高点,是我们必须肩负起的时代使命,期待大会成为凝聚国家战略共识的平台、激发协同创新活力的纽带、国家战略人才成长的沃土。
戴浩院士讲话
大会主办单位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〇八所党委书记吴运秋主持开幕式。
吴运秋书记主持
权威专家云集,打造顶级学术盛宴
大会报告引领前沿学术创新。大会报告环节,上海交通大学关新平教授、中原工学院夏元清校长、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赵明元研究员、南开大学方勇纯副校长等权威专家围绕自主无人系统与人工智能的核心议题,分享了在海上无人系统感传控综合设计、智能网联无人系统云控制、直接力与气动力复合控制机理与方法、仿生机器人轨迹规划等方向的最新突破性成果。这些报告从系统设计、智能控制到工程应用,展现了我国在自主无人系统领域从基础理论到工程实践的前沿进展。通过深入的技术探讨与思想碰撞,为与会学者带来了丰富的科研启迪,进一步明确智能无人系统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创新路径。大会报告由清华大学张涛教授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胡庆雷教授主持。
|
|
|
|
|
上海交通大学关新平教授报告 |
中原工学院夏元清校长报告 |
南开大学方勇纯副校长报告 |
|
|
|
|
|
清华大学张涛教授主持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胡庆雷教授主持 |
|
专题报告聚焦关键技术突破。专题报告环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宋凝芳教授、东北大学杨涛教授、清华大学孟子阳副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赖际舟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董希旺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王钢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孙光辉教授、东南大学温广辉教授、西北工业大学赵宇教授围绕无人系统导航定位、集群智能协同、分布式优化等前沿方向展开分享,在思维碰撞中催生新的研究思路,为智能无人系统关键技术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专题报告由西安交通大学兰剑教授、东南大学李新德教授主持。
|
|
|
|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宋凝芳教授报告 |
东北大学杨涛教授报告 |
清华大学孟子阳副教授报告 |
|
|
|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赖际舟教授报告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董希旺教授报告 |
北京理工大学王钢教授报告 |
|
|
|
|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孙光辉教授报告 |
东南大学温广辉教授报告 |
西北工业大学赵宇教授报告 |
|
|
|
|
|
西安交通大学兰剑教授主持 |
东南大学李新德教授主持 |
|
推动刊会融合,构建学术交流生态
首届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大会的成功举办,为自主无人系统与人工智能领域搭建了高质量交流平台。通过汇聚领域内顶尖专家学者,大会聚焦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学科前沿发展,有效促进了理论创新与工程实践的深度融合。《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编辑部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未来将持续推进“以刊促会、刊会协同”的发展模式,通过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为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持续支撑,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本次大会的举办受到了同行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与会人员均表示,此次大会专家云集,受益匪浅、收获颇丰,对当前国家需求、关键技术、发展趋势有了更加清晰、深入的了解,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此类学习交流机会,共同推动我国自主无人系统领域的高质量发展。